![]() 一种磁钢防氧化装置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磁钢防氧化装置,包括机架、设在机架上的密封框、设在密封框一侧的进料口、设在密封框上对进料口进行封闭的开合机构,密封框内设有隔离机构,密封框通过隔离机构分隔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进料口的外侧环设有一圈连接机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之间设有传输机构,第一腔体内的磁钢通过传输机构自动传输到第二腔体内,第二腔体的一侧还设有出料口、出料口上设有可向外翻转的开合门,第二腔体内的磁钢通过出料口推出。能够解决磁钢在加工设备完成加工后氧气容易从连接口缝隙进入的问题,且磁钢在进出磁钢在加工设备过程中可以实现自动输送,不再需要人工操作,劳动强度更低,工作效率更高,安全性更好。 公开号:CN214336555U 申请号:CN202120440697.XU 申请日:2021-03-01 公开日:2021-10-01 发明作者:许建军;杨迪锋;张杨鸯;莫旋鹰;沈巧楚 申请人:Hangzhou Zhijiang Magnetics Co ltd; IPC主号:H01F41-02
专利说明:
[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磁钢机械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磁钢防氧化装置。 [n0002] 目前,一些磁钢的加工设备在磁钢加工前,将氧气抽出然后注入氮气进行保护,但在磁钢加工完成后取出时,外部氧气会进入设备内,氮气也会漏出,使得下一次工作时,加工设备需要再次抽氧和充氮,从而造成加工效率低;且现有的防氧化装置,只有一个容腔,在将磁钢移出时,还是会有氧气会进入到加工设备内,从而没有达到高程度防氧化的效果,因此,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发明了一种可以降低磁钢防氧化的装置,如专利号201920941683.9所述的一种磁钢防氧化装置所示,但是,在使用过程中我们发现,该结构存在以下缺点:1、当防氧化装置的进料口与磁钢加工设备出料口连接时,相互之间的间隙较大,容易时氧气在进料门打开后快速的填充到腔体内;2、两个内腔之间没有自动输送机构,在对磁钢进行移动时比较困难,容易产生氧气的进入或者需要对机架进行倾斜,操作麻烦。 [n0003]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某种或某些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磁钢防氧化装置,能够解决磁钢在加工设备完成加工后氧气容易从连接口缝隙进入的问题,且磁钢在进出磁钢在加工设备过程中可以实现自动输送,不再需要人工操作,劳动强度更低,工作效率更高,安全性更好。 [n0004] 为解决上述现有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方案: [n0005] 一种磁钢防氧化装置,包括机架、设在所述机架上的密封框、设在所述密封框一侧与磁钢加工设备出料口连通的进料口、设在所述密封框上对所述进料口进行封闭的开合机构,所述密封框内设有隔离机构,所述密封框通过所述隔离机构分隔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进料口的外侧环设有一圈连接机构,所述密封框与磁钢加工设备出料口的外侧通过所述连接机构连接固定,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之间设有传输机构,所述第一腔体内的磁钢通过所述传输机构自动传输到所述第二腔体内,所述第二腔体的一侧还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上设有可向外翻转的开合门,所述第二腔体内的磁钢通过所述出料口推出。 [n0006] 进一步地,所述传输机构包括设在所述密封框底部的控制电机、设在所述密封框内通过所述控制电机驱动的螺杆、设在所述螺杆上的移动底座、设在所述移动底座上的托板,所述移动底座和所述托板通过所述控制电机在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内移动。 [n0007]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底座的两端各设有与所述托板底部转动连接的第三控制气缸,所述托板上的磁钢通过不同的所述第三控制气缸对所述托板一端向上推出形成倾斜面后向所述进料口或所述出料口外滑出。 [n0008]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设在所述密封框上的一圈环形隔热棉、设在所述隔热棉外侧的若干磁吸球,所述磁吸球均匀环设在所述隔热棉的一侧,所述隔热棉的外侧通过各个所述磁吸球与磁钢加工设备出料口外侧的金属材料吸附后形成密封连接环。 [n0009]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腔体的两侧各设有一个对所述开合门进行开合控制的第四控制气缸,所述开合门上环设有一圈密封圈,所述开合门与所述密封框之间通过所述密封圈密封。 [n0010] 进一步地,所述开合机构包括设在所述密封框一侧的第一双层隔板、设在所述第一双层隔板内的第一限位孔、设在所述第一限位孔内的进料门、设在所述密封框顶部对所述进料门沿着所述第一限位孔进行上下伸缩控制的第一控制气缸。 [n0011] 进一步地,所述隔离机构包括设在所述密封框内的第二双层隔板、设在所述第二双层隔内的第二限位孔、设在所述第二限位孔内的密封板、设在所述密封框顶部对所述密封板沿着所述第二限位孔进行上下伸缩控制的第二控制气缸。 [n0012]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框上开设有两个呈对称结构的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所述第一开孔与第二开孔上通过密封条固定有密封布,所述第一开孔与第二开孔的位置分别与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相对应,所述密封布的面积大于第一开孔的面积。 [n0013]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n0014] 通过连接机构将进料口与磁钢加工设备的出料口之间进行密封,使外部空气不会从连接处快速的进入磁钢加工设备内,然后通过传输机构将磁钢从第一腔体输送至第二腔体内,劳动强度更低,传输更加方便,整个操作过程中氧气不会进入到磁钢加工设备内,从而到达磁钢加工设备内防氧化的目的,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在磁钢在加工设备完成加工后氧气容易从连接口缝隙进入的问题,同时在磁钢在进出磁钢在加工设备过程中实现了自动输送的目的,不再需要人工操作,劳动强度更低,工作效率更高,安全性更好。 [n0015]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n0016] 图中:移动底座1、机架2、连接机构3、螺杆4、进料口5、第一限位孔6、磁吸球7、隔热棉8、第一双层隔板9、开合机构10、控制电机11、进料门12、第一控制气缸13、第三控制气缸14、第一腔体15、第一开孔16、托板17、密封板18、隔离机构19、第二控制气缸20、第二双层隔板21、第二腔体22、密封框23、第四控制气缸24、第二开孔25、密封圈26、第二限位孔27、开合门28、出料口29、传输机构30。 [n0017]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n0018] 如图1所示,一种磁钢防氧化装置,包括机架2、设在所述机架2上的密封框23、设在所述密封框23一侧与磁钢加工设备出料口连通的进料口5、设在所述密封框23上对所述进料口5进行封闭的开合机构10,所述密封框23内设有隔离机构19,所述密封框23通过所述隔离机构19分隔成第一腔体15和第二腔体22,所述进料口5的外侧环设有一圈连接机构3,所述密封框23与磁钢加工设备出料口的外侧通过所述连接机构3连接固定,所述第一腔体15和第二腔体22之间设有传输机构30,所述第一腔体15内的磁钢通过所述传输机构30自动传输到所述第二腔体22内,所述第二腔体22的一侧还设有出料口29、所述出料口29上设有可向外翻转的开合门28,所述第二腔体22内的磁钢通过所述出料口29推出。 [n0019] 将该装置的进料口5与磁钢加工设备的出料口相连接,然后通过连接机构3将进料口5与磁钢加工设备的出料口之间进行密封,使外部空气不会从连接处快速的进入磁钢加工设备内,然后通过开合机构10对进料口5进行开启,然后通过在磁钢加工设备侧壁开设操作孔并采用密封布固定,然后操作员通过密封布将磁钢加工设备中的磁钢从进料口5送入第一腔体15内的传输机构30上,通过开合机构10关闭进料口5,隔离机构19打开,使第一腔体15和第二腔体22连通,然后通过传输机构30将磁钢从第一腔体15输送至第二腔体22内,再关闭隔离机构19,打开开合后门使磁钢从出料口29取出,从而使得氧气不会进入到磁钢加工设备内,从而到达磁钢加工设备内防氧化的目的,通过隔离机构19将密封框23分为两个腔体,通过两个腔体的设置,使得磁钢在依次送出时,氧气不会进入到磁钢加工设备内,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在磁钢在加工设备完成加工后氧气容易从连接口缝隙进入的问题,同时在磁钢在进出磁钢在加工设备过程中实现了自动输送的目的,不再需要人工操作,劳动强度更低,工作效率更高,安全性更好。 [n0020] 进一步地改进为,所述传输机构30包括设在所述密封框23底部的控制电机11、设在所述密封框23内通过所述控制电机11驱动的螺杆4、设在所述螺杆4上的移动底座1、设在所述移动底座1上的托板17,所述移动底座1和所述托板17通过所述控制电机11在所述第一腔体15和第二腔体22内移动。 [n0021] 在对磁钢进行输送时,螺杆4贯穿第一腔体15和第二腔体22,移动底座1和托板17可以通过控制电机11的正反转沿着螺杆4进行前后移动,从而使托板17在第一腔体15和第二腔体22内进行相互切换,避免了磁钢需要人工搬运的问题。 [n0022] 更进一步地改进为,所述移动底座1的两端各设有与所述托板17底部转动连接的第三控制气缸14,所述托板17上的磁钢通过不同的所述第三控制气缸14对所述托板17一端向上推出形成倾斜面后向所述进料口5或所述出料口29外滑出。 [n0023] 第三控制气缸14具有两个,且两端分别转接在移动底座1和托板17的底部,当其中一个第三控制气缸14向上伸出活塞杆时,托板17的一端就会向上翻起,从而使托板17形成倾斜状态,最总达到托板17上的磁钢沿着倾斜面向前滑动的效果,其中,在托板17向进料口5或出料口29方向移动后,能够使托板17的一部分向外延伸,从而使磁钢在取出时更加方便。 [n0024] 进一步地改进为,所述连接机构3包括设在所述密封框23上的一圈环形隔热棉8、设在所述隔热棉8外侧的若干磁吸球7,所述磁吸球7均匀环设在所述隔热棉8的一侧,所述隔热棉8的外侧通过各个所述磁吸球7与磁钢加工设备出料口外侧的金属材料吸附后形成密封连接环。 [n0025] 连接机构3的本体由多层的环形隔热棉8组成,而磁吸球7位于最外层的隔热棉8,当磁钢加工设备出料口外侧为金属材质时,可以通过磁吸球7直接进行吸附,而当磁钢加工设备出料口外侧无法吸附时,可以安装金属圈进行吸附,而且采用多个磁吸球7进行连接,能够使隔热层的连接处与磁钢加工设备出料口外侧进行连接时密封紧密性更好,而且对于不规则的磁钢加工设备出料口外侧连接密封时也能够有效的起到密封效果。 [n0026] 进一步地改进为,所述第二腔体22的两侧各设有一个对所述开合门28进行开合控制的第四控制气缸24,所述开合门28上环设有一圈密封圈26,所述开合门28与所述密封框23之间通过所述密封圈26密封。 [n0027] 开合门28通过位于第二腔体22两侧的第四控制气缸24进行开合控制,且开合门28上环设有一圈密封圈26,能够使开合门28向外打开时更加方便,且采用密封圈26密封,密封效果更好,同时,为了方便第四控制气缸24的及时开启,可以在开合门28的内侧设置一个用于控制第四控制气缸24开启的触发按钮,当托板17的一侧触碰触发按钮时,第四控制气缸24直接对开合门28进行打开。 [n0028] 进一步地改进为,所述开合机构10包括设在所述密封框23一侧的第一双层隔板9、设在所述第一双层隔板9内的第一限位孔6、设在所述第一限位孔6内的进料门12、设在所述密封框23顶部对所述进料门12沿着所述第一限位孔6进行上下伸缩控制的第一控制气缸13。 [n0029] 在通过开合机构10对进料门12进行开合控制时,密封框23上安装有第一双层隔板9,且第一限位孔6上下贯穿整个第一双层隔板9,能够使进料门12从密封框23顶部往下插入,而第一控制气缸13与进料门12的上端连接,通过第一控制气缸13能够更加方便的对进料门12进行控制。 [n0030] 进一步地改进为,所述隔离机构19包括设在所述密封框23内的第二双层隔板21、设在所述第二双层隔板21内的第二限位孔27、设在所述第二限位孔27内的密封板18、设在所述密封框23顶部对所述密封板18沿着所述第二限位孔27进行上下伸缩控制的第二控制气缸20。 [n0031] 在通过隔离机构19对密封框23内的腔体进行分隔控制时,密封框23内安装有第二双层隔板21,且第二限位孔27上下贯穿整个第二双层隔板21,能够使密封板18从密封框23顶部往下插入,而第二控制气缸20与密封板18的上端连接,通过第二控制气缸20能够更加方便的对密封板18进行控制。 [n0032] 进一步地改进为,所述密封框23上开设有两个呈对称结构的第一开孔16和第二开孔25,所述第一开孔16与第二开孔25上通过密封条固定有密封布,所述第一开孔16与第二开孔25的位置分别与第一腔体15和第二腔体22相对应,所述密封布的面积大于第一开孔16的面积。 [n0033] 通过第一开孔16上密封布设置,使得操作员可以通过手动将第一腔体15内的磁钢送到第二腔体22内,且不会使氧气进入到密封框23内,通过第二开孔25上密封布的设置,使得操作员可以通过手动将第二腔体22内的磁钢送到该装置外部,相反可以在氧气隔绝的情况下将磁钢放入到磁钢加工设备内,且不用重新抽氧。 [n0034]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权利要求:
Claims (8) [0001] 1.一种磁钢防氧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设在所述机架上的密封框、设在所述密封框一侧与磁钢加工设备出料口连通的进料口、设在所述密封框上对所述进料口进行封闭的开合机构,所述密封框内设有隔离机构,所述密封框通过所述隔离机构分隔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进料口的外侧环设有一圈连接机构,所述密封框与磁钢加工设备出料口的外侧通过所述连接机构连接固定,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之间设有传输机构,所述第一腔体内的磁钢通过所述传输机构自动传输到所述第二腔体内,所述第二腔体的一侧还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上设有可向外翻转的开合门,所述第二腔体内的磁钢通过所述出料口推出。 [00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磁钢防氧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机构包括设在所述密封框底部的控制电机、设在所述密封框内通过所述控制电机驱动的螺杆、设在所述螺杆上的移动底座、设在所述移动底座上的托板,所述移动底座和所述托板通过所述控制电机在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内移动。 [000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磁钢防氧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底座的两端各设有与所述托板底部转动连接的第三控制气缸,所述托板上的磁钢通过不同的所述第三控制气缸对所述托板一端向上推出形成倾斜面后向所述进料口或所述出料口外滑出。 [000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磁钢防氧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设在所述密封框上的一圈环形隔热棉、设在所述隔热棉外侧的若干磁吸球,所述磁吸球均匀环设在所述隔热棉的一侧,所述隔热棉的外侧通过各个所述磁吸球与磁钢加工设备出料口外侧的金属材料吸附后形成密封连接环。 [000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磁钢防氧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体的两侧各设有一个对所述开合门进行开合控制的第四控制气缸,所述开合门上环设有一圈密封圈,所述开合门与所述密封框之间通过所述密封圈密封。 [000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磁钢防氧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合机构包括设在所述密封框一侧的第一双层隔板、设在所述第一双层隔板内的第一限位孔、设在所述第一限位孔内的进料门、设在所述密封框顶部对所述进料门沿着所述第一限位孔进行上下伸缩控制的第一控制气缸。 [000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磁钢防氧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机构包括设在所述密封框内的第二双层隔板、设在所述第二双层隔内的第二限位孔、设在所述第二限位孔内的密封板、设在所述密封框顶部对所述密封板沿着所述第二限位孔进行上下伸缩控制的第二控制气缸。 [0008]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磁钢防氧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框上开设有两个呈对称结构的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所述第一开孔与第二开孔上通过密封条固定有密封布,所述第一开孔与第二开孔的位置分别与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相对应,所述密封布的面积大于第一开孔的面积。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CN202105823U|2012-01-11|多工位组合回转式清洗机 CN214336555U|2021-10-01|一种磁钢防氧化装置 CN209143261U|2019-07-23|一种轨道除尘漏斗 CN203665312U|2014-06-25|一种烧结钕铁硼压坯储存箱 CN108480501B|2019-05-14|一种工件的多工位自动冲压方法 CN103253395B|2015-07-01|批量生产真空制品的抽气系统 CN106862888B|2018-11-23|静铁芯送料装置 CN211594341U|2020-09-29|一种紫菜分页供料机 CN106362894A|2017-02-01|二步湿法汽车内饰顶棚骨架水平自动喷胶方法及专用装置 CN106442040A|2017-02-22|一种水质检测用可吸附卤素的前处理装置 CN208165309U|2018-11-30|一种用于水产饲料包装的打包机 CN107822883B|2020-11-06|一种自动化润药机 CN209920293U|2020-01-10|混合机卸料三通喷吹机构 CN209352036U|2019-09-06|一种四通拨斗 CN108407129A|2018-08-17|一种硅橡胶密炼系统 CN209901208U|2020-01-07|一种铅蓄电池合膏装置 CN205388986U|2016-07-20|一种蓄电池加酸后的负压真空装置 CN207725743U|2018-08-14|一种连续封袋包装机 CN210117169U|2020-02-28|一种布料转移设备 CN205874257U|2017-01-11|气压式高密闭膨化硝铵结晶机出料口密闭装置 CN108441890A|2018-08-24|一种电解槽混合电解质覆盖料多功能加料装置 CN213997744U|2021-08-20|一种带排气结构的压铸模具 CN213663989U|2021-07-13|一种鞋用真空吸膜机 CN206527241U|2017-09-29|马达铁芯自动铆接设备 CN211065199U|2020-07-24|一种自动翻袖口机吸气机构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返回顶部]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120440697.XU|CN214336555U|2021-03-01|2021-03-01|一种磁钢防氧化装置|CN202120440697.XU| CN214336555U|2021-03-01|2021-03-01|一种磁钢防氧化装置| 相关专利
Sulfonates, polymers, resist compositions and patterning process
Washing machine
Washing machine
Device for fixture finishing and tension adjusting of membrane
Structure for Equipping Band in a Plane Cathode Ray Tube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7 alpha-carboxyl 9, 11-epoxy steroids and intermediates useful therein an
国家/地区
|